随着成都逐渐变成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本地年轻人喜爱的Funky Town——一家电音俱乐部的未来却尚不明朗。对于一群充满活力却时常被边缘化的DJ、艺术家、变装皇后、情侣、狂欢者和滑板仔来说,这里是地下派对的避难所,让他们在黑夜尽情狂欢,直到天明,看到太阳升起。这可能是唯一一个能让他们接受真实的自己的地方,而他们却在白天逃避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Funky Town周边出现巨大的起重机,建筑工人开始占领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些年轻人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他们将被迫面对当初让他们来到这个俱乐部的原因,并在这块宝地变成地铁站之前争分夺秒地狂欢。《午夜出走》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它是献给成都的情书,也歌颂青春的短暂——从爱到失去,从呕吐到清醒。
生活就是艺术,人人皆有诗心。六名打工者,六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漂泊于故乡与城市之间,忙碌于幽深的矿井与轰鸣的流水线,饱经人间冷暖,同时将这样的生活化作动人的诗篇。“我的诗篇”就是写给世界的情书,来自地心深处、矿洞尽头、归乡途中、新婚之夜,来自所有诗意照进现实的时刻;而《我的诗篇》则是关于平凡世界与非凡诗意的故事,蕴含着对陌生人最深切的祝福。
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将以电影《黄金时代》为起点,将历史上真实的萧红以及她的文学创作,乃至当时的中国文学特别是左翼文学的历史状况做尽可能完整的描述和还原。描述女作家萧红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她的作品、她的爱情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再依靠丰富的电影拍摄花絮、对主创深入的采访、专家的解读,在电影、历史、历史人物与明星演绎之间自由穿梭。历史(真实的萧红)和现实(电影的拍摄)将会作为两条始终贯穿的线索,彼此映照、彼此关联、互相支撑、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一个弥合了时空间隔的完整结构。
2014年1月26日于吴宇森北京工作室采访,2014年4月13日-4月20日BTV纪实高清首播。 吴宇森的名字,随着他的电影作品被大众所熟知。但是人们只知道他是非常了不起的传奇人物,但是没有多少人能读懂精彩背后的吴宇森在从影路上的挣扎和绝不向困难低头的经历,没有多少人能细细品味出他的电影背后有着怎样的情怀和社会责任。当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向我们走来之际,吴宇森带着他的家国情怀,出任本届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借此契机,我们有幸将他请到《影事》演播室现场。吴导评价自己的成名之作《英雄本色》说道这部影片是几个失意的人的内心情感宣泄。 录制现场吴导向观众透露了影片《变脸》的创作中用歌舞片的方式拍枪战,是受到绿野仙踪的影响。在谈到作为导演的责任时,吴导说导演一定要对社会有交代。拍电影永远是在拍人的故事和情感,事件和场景并不重要。这个世界上,人们不管文化,政治的观念差异多大,人性都是共通的。吴导说“有人问我电影怎么打入国际市场,我觉得唯一的答案就是人性”。
该系列选择十位户外大咖,他们通过马拉松、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越野等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去旅行并探索世界,用运动的视角去感受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与体育精神的关系。
生命起源于水,文明诞生于江河。作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对于中国有着生态和文明的双重标本意义。这里是中国大型动物数量最多、最活跃的地区,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但这里也是全球气候变迁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在这里,人与动物、植物共生、共存,呵护着这片影响着全世界命运的神圣之地。
纪录片以创新的艺术表达、珍贵的历史影像、震撼的场景重现和精准的3D动画,为观众深度解读抗美援朝经典战例,讲述热血英雄的传奇故事。 《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分为《突击云山》、《挺进三所里》、《血战长津湖》、《坚守铁原》、《鏖战上甘岭》、《金城大捷》六个主题,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背景下,重点解读了云山战斗、三所里战斗、长津湖之战、铁原战斗、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六场经典战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第39军将士,在云山城首次与美军王牌师突然遭遇,并最终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三所里、龙源里和松骨峰,志愿军第38军的指战员星夜兼程,用双脚与美军的车轮赛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英勇顽强的作战,封堵美军南撤北援之路;在极度严寒的长津湖畔,志愿军第9兵团的战士们在与美军精锐部队的生死对决中,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作风,令美军王牌陆战第一师陷入到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在小城铁原,面对美军强势反扑,志愿军第63军力挽狂澜,打出了惊天动地的阻击战;在与强敌的对峙中,志愿军第15军和第12军寸土必争,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敌人的进攻,成就了上甘岭战役的不朽传奇;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战,志愿军第20兵团以金城战役的胜利,为抗美援朝落下了浓墨重彩的最后一笔……
节目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医护人员,聚焦普通人与医院最常发生交集的场景,以儿科医生的工作生活为缩影,围绕不同儿科科室,讲述新生儿、学习困难、单亲带娃、心理问题等育儿热点,将故事辐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带领观众感悟人生百态,以点带面树立极致鲜活的儿科医生形象,构建温馨、和谐、互助共赢的医患关系。
炎热潮湿的广州,某服装厂内,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职工在喧嚣闷热的厂房中紧张忙碌。靓丽新潮的服装经一道道工序制作出来,行销各地。独立品牌EXCEPTION(例外)的服装也在此诞生;青年设计师马可与好友创立了别具一格的“例外”,她将自己对时尚、历史、文化的感悟全部融入服装设计之中。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巴黎时装周,马可带着“无用”系列来到这个时尚之都;远在千里之外的山西汾阳,由于服装工业化的批量生产,致使地层的个体成衣制作受到强烈冲击,有的人选择坚守,有的人则被迫改行,为了生计钻进漆黑危险的窑洞…… 本片为贾樟柯“艺术家三部曲”第2部(第1部《东》),并荣获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最佳影片。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这种立足于全球的视角,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美食探索纪录片”。
一百年前,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鲜事物——铛铛车。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从这种因为在行驶过程中会发出清脆铃声的铛铛车开始,北京的公交车从无到有,从单机车到“大通道”,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至今已经“开”过了整整一个世纪。在这100年间,北京公交的面貌在不断发展更新,人民的生活也朝着日益美好不断前行,而国家也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 1路,北京最早的一条公交线路,于1921年开始规划并建设,当时还是有轨电车,线路全长七公里多。在历经一个世纪的变化更迭后,这条线路如今已经成为北京最繁忙的公交线路之一。这条如今横贯“神州第一街”——长安街的公交线路,不仅见证了北京公交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更见证了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
由中联部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解读中国工作室、芒果TV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国道巡航》,该片共分为《行至盛市》《行至富乡》《行至智城》《行至山水》《行至潮域》五集,分别从市场、乡村、城市、社会、民族五个方面,通过“AI虚拟主持人”华小夏沿着318国道探访新时代中国发展实践的鲜活案例,多角度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据悉,该片将于近期在湖南卫视、芒果TV黄金时间首播。
广东卫视推出的一档美食类纪录节目
第三季区别于前两季,首次从中国海洋与海鲜入手,捕捉海中鲜物的独特节拍与极致美味,打造中国海鲜风味指南,满足美食爱好者对海鲜食材的好奇心。 同时,360度全景勾勒中国海洋的壮美辽阔,展现一群依海而生的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讲述九州大地上动人的鲜活故事。
新美食纪录片《家乡菜中国味》以留在人们记忆中最深处的味道为切入口,跟随八大菜系传承人,回到食材发源地,穿梭在山间、田野、小溪,寻找纯天然食材,在故乡最熟悉的篱笆藤下,还原故乡儿时的味道。远离家乡的人每当尝到这种特殊的味道,就会唤醒对家乡、家人的无尽回忆。